文章最后更新于 2025年2 月24日

时间轴
- 1955年2月24日: 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于旧金山,父母为Abdulfattah John Jandali和Joanne Simpson。被Paul和Clara Jobs收养,命名为Steven Paul Jobs。
- 1966年: 乔布斯一家搬到加州洛斯阿尔托斯,乔布斯进入Homestead高中,开始对音乐(尤其是Bob Dylan和The Beatles)和电子产品产生兴趣。
- 1971年: 乔布斯遇见未来的苹果联合创始人Stephen “Woz” Wozniak。
- 1972年: 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制造并销售非法音调发生器。
- 1976年6月: 苹果公司开始发售第一台Apple II系统。
- 1978年1月: 苹果公司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展示了Apple II的第一台软盘驱动器。
- 秋季,苹果公司发售面向商业市场的Apple III,而乔布斯专注于为商业市场创建第一台Lisa电脑。
- 2月:苹果公司从National Semiconductor聘请Michael Scott担任其首席执行官。
- 乔布斯与当时的女友克里斯·安·布伦南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孩子Lisa Brennan-Jobs。 他没有承担抚养她的责任,并且拒绝接受亲子关系,直到法院下令的测试证明了DNA匹配的高概率。
- 1981年3月:乔布斯成为董事会主席。Markkula取代Scott成为总裁。
- 8月:IBM推出了其个人电脑IBM PC 5150,乔布斯公开嘲笑其技术不如Apple;乔布斯低估了它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商业界而言,商业界更喜欢它而不是Apple的产品。
- 1982年1月22日:微软签署了一项协议,为Mac开发三个急需的应用程序:电子表格、数据库和商业图形程序。
- 时间不确定: 施乐PARC的计算机视觉专家Alan Kay告诉乔布斯,乔治·卢卡斯想出售皮克斯。 乔布斯对1000万美元的报价感兴趣,但对3000万美元的要价不感兴趣。
- 1985年: 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创立NeXT公司。
- 6月14日:苹果公司裁员1200名员工。
- 8月1日:Macintosh XL停产。
- 9月13日: 乔布斯向苹果董事会宣布他将离开,成立一家新的电脑公司NeXT。 苹果公司鼓励他,甚至提出成为投资伙伴。
- 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被罗纳德·里根总统授予国家技术奖章。
- 1998年11月20日: 皮克斯发布《虫虫危机》(A Bug’s Life),美国国内票房收入1.62亿美元。
- 1999年1月5日: 苹果公司发布了托盘式糖果色iMac G3,共有五种醒目的颜色,以及新的Power Mac G3塔式机。
- 6月20日:乔布斯在一部电视纪录剧中被描绘出来,由诺亚·怀尔饰演,名为《硅谷海盗》。
- 7月21日:苹果公司推出了翻盖式便携式iBook、一款名为PowerBook G3的专业笔记本电脑,以及其首款无线网络设备AirPort基站。
- 11月13日:皮克斯发布《玩具总动员2》(Toy Story 2),美国国内票房收入2.458亿美元。
- 2000年1月5日: 在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宣布他已放弃临时首席执行官的身份,成为永久首席执行官。
- 乔布斯发布了基于NeXT面向对象软件的Public Beta Mac OS X。
- 9月28日: 苹果公司宣布第四季度销售额将”大幅低于预期”后,苹果股价跌至每股28美元。
- 2001年1月9日: 在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展示了Mac OS X、”Quicksilver”G4塔式电脑和钛金属PowerBook G4电脑。
- 5月:苹果公司在纽约市开设了旗舰零售店。(在十年内,在全球开设了300多家此类商店。)
- 10月28日:皮克斯发布《怪兽电力公司》(Monsters, Inc.),美国国内票房收入2.55亿美元。
- 11月10日:iPod问世,广告语为”口袋里的1000首歌曲”。
- 2002年4月29日:苹果公司推出了eMac(教育Mac),这是一个专为蓬勃发展的教育市场创建的系列。
- 2003年1月7日:在Macworld大会上,苹果公司发布了Safari网络浏览器、iLife软件和新的PowerBook型号。 本月晚些时候,它还宣布了新的高端塔式机。
- 5月30日:皮克斯发布《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美国国内票房收入3.397亿美元。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 2005年12月5日:乔布斯被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引入加州博物馆名人堂。
- 2008年1月15日:苹果公司在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MacBook Air,这是一款轻量级笔记本电脑。
- 6月27日:皮克斯发布《机器人总动员》(WALL•E),美国国内票房收入2.23亿美元。 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 乔布斯在WWDC上的露面引发了人们对他健康的重新担忧。
- 本月晚些时候,彭博社提前发布了乔布斯的讣告。 在一次苹果活动中,乔布斯引用了马克·吐温的话:”关于我去世的报道被大大夸大了。”
- 2010年: 《财富》杂志将乔布斯评为”十年最佳首席执行官”。
- 6月18日:皮克斯发布《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美国国内票房收入4.15亿美元。 它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奖(最佳原创歌曲音乐成就奖和最佳动画长片奖)。
- 4月3日:苹果公司推出了iPad,开创了平板电脑时代。
- 10月:乔布斯创建了一个器官捐献者登记处。
- 《金融时报》将乔布斯评为”年度人物”。
- 2011年1月6日:苹果公司开设了Mac应用商店。
- 乔布斯开始无限期的休假。
- 10月5日,乔布斯与世长辞。
思维导图

重要的观点
史蒂夫·乔布斯如何看待技术,以及他认为技术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史蒂夫·乔布斯认为,技术本身是不够的,技术与文科和人文学科相结合,才能产生触动人们心灵的结果。他认为计算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卓越的工具,相当于我们大脑的自行车。
- 创造新工具 乔布斯认为苹果制造的是工具,是创造和交流的工具,并对人们使用这些工具的方式感到惊喜。
- 技术与创造力 乔布斯认为科技行业和内容产业互不理解,科技公司不理解创意过程,内容产业不理解科技的创意元素。
- 技术应以人为本 在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关注技术如何服务于人。
- 技术需要整合 苹果是业界唯一一家设计整个部件的公司,包括硬件、软件、开发者关系和市场营销。这种整合是苹果最大的战略优势,使苹果能够比其他公司更快地创新。
- 技术不改变世界,但让生活更轻松 技术可以使我们更容易与人联系,但将技术视为彻底改变一切是不恰当的。重要的事物不一定非要改变世界。
- 教育重于机器 机器不能像人一样激发和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因此人才是最重要的。
- 对电脑的看法 乔布斯认为,人们使用电视是为了关闭大脑,而使用电脑是为了打开大脑。
- 警惕停滞 停滞的危险在于,当每个人都梦想着同样的事情时,梦想就不会进化,公司就会停止创造。
- 技术需要品味 微软缺乏品味,他们不考虑原创的想法,也没有给他们的产品带来多少文化。
创新来自哪里?
史蒂夫·乔布斯认为创新来自于对一千个其他好想法说“不”。 创新不是对你必须关注的事情说是,而是需要仔细挑选。 乔布斯认为,他为自己没有做的事情和他已经做的事情一样自豪。
他还认为:
- 创新有赖于打破常规 伟大的创新者是那些以不同方式看待问题的人。
- 创新来自对现有事物的深刻理解 深刻理解某事物,彻底领会它的含义,需要投入热情和承诺。
- 创新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区别。 苹果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坚信只要不断向客户提供伟大的产品,客户就会继续打开他们的钱包。
- 创新并非取决于研发投入 当苹果推出Mac时,IBM在研发上的投入至少是苹果的100倍。
- 创新来自不同学科的人才融合 参与Macintosh开发的人员包括音乐家、诗人和艺术家,他们同时也恰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
- 创新来自品味 创新也与品味有关,需要尝试接触人类所做过的最美好的事物,然后将这些事物融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
- 创新来自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关注 乔布斯认为商业意义固然重要,但这绝不是起点。起点应该是产品和用户体验。
- 创新需要远见 苹果宁愿押注于自己的愿景,也不愿制造“me, too”的产品, 而是始终追求下一个梦想。
- 创新来自对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 很多时候,在向人们展示之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何定义好的产品设计?
- 设计不仅仅是外观 在大多数人的词汇里,设计意味着装饰、室内设计,但对乔布斯来说,设计是人造物的根本灵魂,最终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外在层层展现出来。
- 设计是产品如何运作 有些人认为设计是产品看起来如何,但更深层次的是产品如何运作。Mac的设计不仅仅是它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的运作方式。
- 需要深刻理解 要想把某件事设计得真正出色,需要真正理解它,需要投入热情和承诺来彻底理解某件事,反复咀嚼,而不是囫囵吞枣。
- 需要品味 好的产品设计离不开品味,要尝试接触人类所做过的最美好的事物,然后将这些事物融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
- 软硬件和用户体验的结合 苹果拥有一套核心才能,包括优秀的硬件设计、工业设计、系统和应用软件,以及将它们整合为产品的能力。苹果是计算机行业中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公司。
- 用户体验至上 在苹果,一切都从“这对用户来说有多容易?对用户来说有多棒?”这个问题出发。
- 审美和质量贯穿始终 就像木匠制作精美的抽屉柜,即使背板朝墙,没人会看到,也要用漂亮的木材,因为自己知道它在那里,为了晚上能睡个好觉,审美和质量必须贯穿始终。
乔布斯如何描述他的工作?
- 让人们变得更好 乔布斯认为,他的工作不是让人们过得轻松,而是让他们变得更好。
- 为有才华的人创造空间 乔布斯认为,他的工作是为那些做出Macintosh的人创造空间,清理掉组织中的其他部分并让他们保持距离。
- 激励员工 乔布斯曾试图劝说百事可乐公司高管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并问他:“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有机会改变世界?”。
- 产品导向 乔布斯认为,即使在科技公司,也需要一种非常以产品为导向的文化。许多公司拥有大量的优秀工程师和聪明人,但最终需要某种引力将所有这些凝聚在一起。
- 参与战略决策 在因健康原因休假期间,乔布斯计划继续参与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
- 化繁为简 他认为自己的一项工作是去除复杂性,让一切变得更简单。
- 进行人员调整 乔布斯认为,他的工作有时恰恰是要摆脱一些不称职的人,并且他总是试图以一种人道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
- 在工作中获得乐趣 乔布斯表示,他正在享受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尽管他可能有点难以相处。
- 产品是根本 在产品方面,乔布斯认为最重要的是产品本身。如果产品不好,那就完蛋了。 他在1997年7月对苹果高管表示,苹果的产品很糟糕,而且没有了吸引力。
乔布斯如何看待技术与文科的结合?
- 技术本身是不够的 乔布斯认为,技术与文科和人文学科相结合,才能产生触动人们心灵的结果。
- 后PC设备的DNA 乔布斯认为,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在后PC设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 软件是产品的灵魂 乔布斯认为,如果说硬件是产品的头脑和肌肉,那么软件就是产品的灵魂。软件将硬件整合并赋予其生命力。
- 跨学科人才的重要性 乔布斯认为,最好的人才往往不局限于单一领域。他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为例,说明艺术与科学、技术是可以结合的。他指出,他所认识的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音乐家,音乐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 iPod的成功 乔布斯认为,iPod的成功在于日本消费电子公司虽然发明了便携音乐市场,却未能开发出合适的软件。iPod实际上是软件的成功,包括iPod本身的软件、PC或Mac上的软件以及云端的商店软件。
- 与其他学科融合 伟大的艺术家会临摹,而卓越的艺术家则会窃取。Macintosh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开发团队成员包括音乐家、诗人和艺术家,他们同时也恰好是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
- 将技术人性化 乔布斯认为,技术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应该以人为本,关注用户体验,让人们更容易使用。
- 教育的根本是人 乔布斯认为,机器不能像人一样激发和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因此人才是最重要的。
乔布斯对卓越团队合作有何看法?
- 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乔布斯认为,在商业中,单靠个人无法完成任何事情,需要创建一个团队,并对团队的工作保持诚信。
- 招聘是核心 乔布斯认为,招聘是苹果公司最重要的工作,要建立一个让员工感到被同样有才华的人包围的环境,让他们的工作比他们自己更重要。
- 协作招聘 乔布斯发现协作招聘和拥有招聘“A”级人才的文化是最好的方式。面试者会与公司多个领域的十几个人交谈,而不仅仅是他们将要工作的领域的人。
- 员工否决权 乔布斯认为,如果现有员工强烈反对某个候选人,公司文化应该支持他们否决该候选人。
- 共同的愿景 乔布斯认为,苹果的凝聚力在于创造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
- 重视团队的诚信 乔布斯认为,团队成员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
- 团队合作需要领导者 乔布斯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为团队创造空间,清理掉组织中的其他部分并让他们保持距离。
- 在团队中承担责任 乔布斯认为,需要有责任感,要保证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尽其所能拿出最好的工作成果。
- 团队合作需要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乔布斯说他的团队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因为个人的想法需要融合团队的智慧。
- 团队合作的目标是创造出色的产品 乔布斯在重返苹果后,砍掉了70%以上的新产品,只保留了30%的精华,这使得产品团队非常兴奋。
- 团队合作需要激情和毅力 乔布斯认为,团队成员需要对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因为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没有激情很容易放弃。
- 团队合作需要分享 乔布斯说在工作中,他会和他的团队分享想法,一起改进,一起扔掉。
苹果的DNA是什么?
- 不愿等待 苹果吸引的是不愿等待五到十年才有人在他或她身上冒巨大风险的人。
- 渴望改变世界 苹果吸引的是真正想冒险,并在世界上留下一点印记的人。
- 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的人 苹果的DNA是关于那些想用电脑来帮助他们改变世界的人,帮助他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而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的人。
- 以产品为导向的文化 即使在一家科技公司里,也需要一种非常以产品为导向的文化。
- 技术与人文的结合 苹果的DNA在于,技术本身是不够的,技术必须与文科和人文学科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伟大的成果。
- 保持简单 苹果的DNA在于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并使其易于人们使用,特别是那些不想阅读手册,生活非常忙碌的人们。
- 始终追求卓越 苹果的DNA在于追求完美。
- 苹果的DNA没有改变 苹果的DNA并没有变成大众市场消费电子公司,而是大众市场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变成苹果。
- 创造新事物 苹果的DNA是关于不断创造,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
乔布斯认为,好产品应该始于什么?
- 关注产品本身 乔布斯认为最重要的是产品本身。 如果产品不好,那就没有意义了。
- 用户体验至上 乔布斯认为应该从“这对用户来说有多容易?对用户来说有多棒?”这个问题出发。
- 需要远见,不做“Me Too”的产品 苹果宁愿押注于自己的愿景,也不愿制造“Me Too”的产品,而是始终追求下一个梦想。
- 以产品为导向的文化 即使在科技公司,也需要一种非常以产品为导向的文化。
- 对产品充满激情 想要做出伟大的产品,需要对它充满激情,否则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
- 好的产品设计 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要注重产品的美观,更要注重产品的内在功能和用户体验,并且需要设计者对产品有深刻的理解和热情,以及将各种元素完美整合的能力。
史蒂夫·乔布斯如何定义设计?
- 设计是灵魂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设计只是产品的外在装饰,比如窗帘和沙发的面料。但乔布斯认为,设计是人造物的根本灵魂,它会由内而外地体现在产品或服务的各个层面。
- 设计是运作方式 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看起来怎么样,更重要的是产品如何运作。Mac 的设计精髓不在于它的外观,而在于它的运作方式。
- 需要深刻理解 乔布斯认为,要真正做好设计,必须深刻理解设计的对象,全身心投入,反复研究,而不能只是囫囵吞枣。
- 设计与品味相关 乔布斯认为,好的设计与品味密不可分,要尽可能地接触人类创造的优秀作品,并将这些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 软硬件和用户体验的结合 苹果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硬件、软件以及用户体验整合为一体。
- 用户体验至上 在苹果,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 “这对用户来说有多容易?对用户来说有多棒?“。
- 设计要贯穿始终 乔布斯认为,设计和质量应该贯穿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即使是用户看不到的地方。
乔布斯如何看待微软?
- 缺乏品味 乔布斯认为微软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品味,这不仅是小问题,而是大问题。 他认为微软没有原创的想法,也没有给产品带来多少文化。
- 模仿Mac 乔布斯认为微软之所以能够抄袭Mac,是因为Mac停滞不前,多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就像一个“坐在那里的鸭子”。
- 未能转型为创新引擎 乔布斯认为,微软没有转变为改善事物、提出下一次革命的推动者。 他将日本与微软进行对比,指出日本最初也只是模仿,但后来变得更加成熟并开始创新,例如在汽车行业。 乔布斯认为微软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 视野狭隘 乔布斯曾表示,他告诉比尔·盖茨,他相信自己所说的一切,但不应该公开说出来。 他认为盖茨和微软有些狭隘,如果盖茨年轻时服用过致幻剂或去过静修处,可能会变得更广阔。
- 产品质量 乔布斯认为微软的产品质量很差。 他对微软的成功没有意见,因为他们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但他对他们制造三流产品这一事实有意见。
- Mac的基因 尽管如此,乔布斯也承认,Mac的最初基因已经遍布全球,90%以Windows的形式存在。 他认为有数百万台电脑以Mac的方式运行,这是一件好事。
- 抄袭但没有真正理解 乔布斯认为,微软花了十年时间才抄袭Mac,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Mac的核心。
乔布斯认为软件行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 用户体验 乔布斯认为,软件行业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在苹果,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 “这对用户来说有多容易?对用户来说有多棒?“。他认为,虽然每个人都说用户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人真正做到。
- 软件是产品的灵魂 乔布斯认为,如果说硬件是产品的头脑和肌肉,那么软件就是它们的灵魂。
- 软件是iPod成功的关键 乔布斯认为,iPod的成功在于,虽然日本消费电子公司发明了便携音乐市场,但它们未能开发出合适的软件。iPod实际上是软件的成功,包括iPod本身的软件、PC或Mac上的软件以及云端的商店软件。
- 整合的软件 乔布斯认为,苹果公司是业界唯一一家设计整个部件的公司——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 他认为这是苹果最大的战略优势。
- Bill Gates创建了第一家软件公司 乔布斯认为,比尔·盖茨创建了业内第一家软件公司,而且是在业内其他人都不知道软件公司是什么的时候。
- 专注于软件开发 由于未能达到销售预期,NeXT放弃了硬件业务,专注于软件开发。
乔布斯如何看待品牌?
- 品牌不仅仅是广告 乔布斯认为,不能仅仅通过特性、优点、RAM以及图表和对比来进行广告宣传。 沟通的唯一机会是通过感觉。
- 伟大的品牌 乔布斯认为,伟大的品牌包括 Levi’s、可口可乐、迪士尼和耐克, 并且大多数人会将苹果归入这一类。 他还表示,即使花费数十亿美元,也无法建立一个像苹果一样好的品牌。
- 苹果的品牌内涵 乔布斯认为,苹果是关于那些“跳出框框”思考的人,他们想用电脑来帮助他们改变世界,帮助他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而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
- 品牌价值 乔布斯认为,苹果拥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资产,但尚未充分利用。
- 需要告诉人们苹果代表什么 乔布斯认为,苹果面临的问题是人们已经忘记了苹果代表什么。因此,苹果需要一种方式来沟通苹果的全部内涵。
- 通过英雄来定义品牌 乔布斯认为,了解一个人的英雄可以了解这个人。 因此,苹果通过“Think Different”广告活动来告诉人们苹果所敬佩的英雄。
-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乔布斯认为,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要让员工也理解并认同品牌的内涵。
- 重塑品牌 乔布斯重返苹果后,将重点放在重塑苹果品牌上, 并且他认为苹果公司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品牌。
史蒂夫·乔布斯如何看待竞争?
- 不怕竞争 乔布斯认为,苹果不惧怕竞争。 他曾表示,如果苹果的管理层认为 NeXT 的想法很好,苹果完全可以与 NeXT 竞争。 他难以想象一家拥有 4300 多名员工、价值 20 亿美元的公司无法与六个穿着牛仔裤的人竞争。
- “海盗精神” 乔布斯曾说“与其加入海军,不如当海盗”。
- 创新是生存之道 乔布斯认为,在苹果所处的行业中,胜利的意义在于生存。 而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创新。
- 做好自己 乔布斯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而不是担心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他认为,客户无法告诉你下一个突破会是什么,所以需要倾听客户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技术,关心客户,并梦想着下一次突破。
- 成为第二名 乔布斯认为,很少有重要产品或服务没有至少两个竞争对手。 他认为苹果非常适合成为第二名。
- 不在乎输赢 乔布斯认为,重要的是创造出伟大的产品,而不是击败竞争对手。
- 不怕失败 乔布斯认为,艺术家总是冒着失败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家的身份。
乔布斯如何学习?
- 广泛的兴趣和博采众长 乔布斯认为,接触人类创造的优秀事物,并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至关重要。他推崇从不同的领域(如音乐、诗歌、艺术、动物学和历史学)汲取灵感,并将它们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
- 从经验中学习 乔布斯推崇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书本或理论。 他对那些仅仅满足于抽象理解事物的人不感兴趣,而是欣赏那些通过实践发现更重要事物的人。
- 保持好奇心 乔布斯认为,激发和培养好奇心至关重要,而人在这方面比机器做得更好。
- 向前看,不留恋过去 乔布斯认为,要以创造性的方式生活,就不能过多地回顾过去。 要愿意抛弃已经完成的事情和过去的身份,不断前进。
- 从错误中学习 乔布斯认为,如果市场告诉我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那么就应该做出改变。
- “偷师” 乔布斯引用毕加索的话说,“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他认为苹果一直都在大胆地“偷窃”伟大的想法。
- 禅宗的“初学者心态” 乔布斯推崇禅宗的“初学者心态”, 认为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像初学者一样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力。
乔布斯如何提高效率?
- 专注和简洁 乔布斯认为,专注意味着对100个其他的好想法说“不”。 创新就是对1000件事说“不”。 他提倡简化组织结构,使其清晰易懂,责任分明。 “专注和简洁”是他的座右铭之一。
- 以产品为导向 乔布斯认为,即使是科技公司,也需要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文化。 要避免伟大的技术四处漂浮,而要有一种引力将它们凝聚在一起。 要从产品和用户体验出发, 而不是从商业利益出发。
- 团队合作 乔布斯认为,在现代商业中,单靠个人无法完成任何事情,需要建立一个团队,并对团队的工作保持责任感和诚信。
- 流程 乔布斯认为,流程的目的是提高效率。 苹果公司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公司,拥有出色的流程。
- 截止日期 乔布斯不容忍拖延,他会敦促团队成员尽快完成工作,并做到最好。
- 招聘 乔布斯认为,招聘是公司的心脏和灵魂。 要建立一种让员工感到被同样有才华的人包围的环境。 要进行协作招聘,并建立一种能够招聘“A”级人才的企业文化。
- 授权 乔布斯认为,他的工作是为那些正在做Macintosh工作的人创造空间,清理掉组织的其他部分,让他们免受干扰。
- 质量 乔布斯认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一个本垒打胜过两个二垒安打。 要成为质量的标杆。
- 相信直觉 乔布斯认为,不要被他人的噪音淹没自己的内心声音。 要有勇气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
- 不记笔记 乔布斯认为,如果某件事很重要,你自然会记住它。
- 只做重要决定 乔布斯认为,在苹果,每周要做10个真正重要的决定。 如果其中一些决定是错误的,也许几个月后可以纠正。
- 评估优先级 乔布斯分享了一次在停车场,思考自己是应该去参加一个商务会议还是和一位女士共度夜晚的经历,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他用这个经历来说明评估优先级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I_Steve- Steve Jobs_in_His_Own_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