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于 2024年9 月16日
当所有人都在谈知识导图并且用思维导图来创作图表时,我们是否真的知道思维导图和我们的大脑如何产生关联?通过透析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思路,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或许对你有帮助。
前言:看清本质
花半秒钟就能看到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楚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是电影《教父》里的一句台词,形象阐述了人与人的不同。
文字与图像这种人类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从原始人用石头敲打,到竹简、再到丝绸、到纸书、再到数字化,信息也从匮乏到充实,然后过载,由此引发的信息焦虑成为了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思维导图的趋势图
思维导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或许你没有用过,但至少也听过。它以一种网状结构的方式的信息布局方式,得到了全球范围的推崇,应用在记忆笔记、研究解决问题等领域。
随便打开一个搜索指数,都能看到关注度持续上升。思维导图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学习秘诀。但与此同时,大量的质疑声也在涌现(真的有用么?)。工具并非万能,也不等同于结果。让我们暂时抛开偏见,看看思维导图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思维导图的发明
时间回到1970年,有一个叫东尼博赞的英国人
安东尼·彼得·“托尼”·博赞,英语:Antony Peter “Tony” Buzan,思维导图发明者,英国伦敦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42年6月2日—2019年4月13日。
东尼博赞受到了大脑神经元的启发,提出了”MindMap”,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从英文翻译过来是“思维的地图”。
MindMap通过在平面上的一个主题出发,画出相关系的对象,看起来像一棵大树,从主干到分支再到树叶。由于这种表现方式比单纯的文本更接近人思考时的空间性想象,所以越来越为大家用于创造性思维过程中。
在东尼博赞的基础观点里,人们需要知识管理,但由”谁”来负责这个事——是我们的大脑。举个例子,如果说知识是我们的员工,那大脑就是经理,而”你”自己则是总裁。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要先管理好大脑,才能让大脑更好地去管理知识。这种思维差异对一个人接收和理解知识的量级产生了结构性的作用。
知识是什么?和信息的区别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用你学过的大量知识,去面对未来那些还未发生的事情。
一次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是由输入信息,整理加工信息输出形成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不等同于知识。你看的文章、听的音乐、新闻报道、财经分析、餐厅信息、巴菲特有8040亿美元,都只是信息输入,他们来到大脑的边缘,”只停留但不进去”。
如果把这个过程看做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大量书籍散乱地堆放就是巨大的信息量,你根本找不到你想要的书。
而在图书分类法中,把图书共分为5个基本大类,下分22个大类,标记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字号码。
所以当你要找一本书的时候,就不是盲目地在一堆书中翻来翻去,而是先确认你要找到编码,就能快速地找到目标书籍。
这是建立模型前与建立模型后,面对同样的信息样本量却有着巨大差别的处理能力。这无疑能节省你的时间。思维导图就是把这个信息整理的过程还原出来。
观察和分析一张思维导图
如上图,这是一张典型的思维导图:
- 它只有一种形式:放射状。
- 需要用到三种思维:压缩、拆分、联想。
- 有4个元素:关键词、线条、图像、颜色。
思维导图制作步骤
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推演养猪致富的可能性和执行思路”。
第一步,信息处理:
我们上网课查到的资料,写满的草稿纸,收藏夹里的几十条链接,还有各类视频资料、图片,将要引用的论文。这些就是我们即将要处理的信息。
第二步:思维导图出发点:
打开思维导图软件,先写下一个总关键词:”养猪致富”,这里完成了第一次信息的压缩。压缩需要的是归纳能力,将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甚至一本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有利于总结和记忆。
第三步:拆分二级关键词:
因为”养猪致富”这个问题太大了,于是我们拆分为”养猪”和”致富”两个关键词,形成了基本的分析框架。
这里完成了一次信息拆分,拆分是降低问题难度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通过把大的问题拆分成小的问题,然后逐个击破。
第四步:关键词按属性分类:
压缩信息→得到关键词→拆分→把”相同属性”的关键词放在同一个层级里→不断重复这个步骤。
什么是相同属性?比如在”小猪吃饭”这个层级里,就不要把”睡觉”的关键词也放里面。这是两个不同属性的动作。
第五步:联想和发散
联想是从一种事物关联到另外一种事物,思维进行发散,思维导图倾向于发散而不是收敛。比如由猪的粪便问题→联想到可以利用粪便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以降低经济成本。
为了使导图看上去更为直观,可以给重要的分支加上图片,以便一眼就知道这个部分信息是什么。人的大脑总是更倾向于图像信息。就像我给出下面这张图,我什么话都不说,你也能明白我的意思。
第六步:闭环完成[输入→整理→输出]的学习过程
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各种问题和答案要素在大脑里发生了连接,关联到一个又一个关键词上。这会使我们对”养猪致富”这件事有了全局又有规律的认识,然后总结成自己的话语,转达给我们的投资人:阐述整个养猪计划。
到这里,就完成了一次[输入→整理→输出]的学习过程。未来无论我们想养鸡或者养牛,都有一套基础知识,只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找到其中的变量,重新思考,再画一次思维导图。
回顾思维导图步骤
- 确定一个主题关键词
- 拆分不同的关键词
- 设置逻辑框架大纲
- 拓展相关细节
- 思考信息节点之间的关联
- 给重点内容添加图像
思维导图不是给别人看的
这是一个误区。
一张思维导图最大的意义在于画的过程,当你画完了,他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思维导图时,觉得很混乱,比纯文字更难以理解,因为那是别人的思考过程。
思维导图应用软件
当我们理解了思维导图的原理,使用什么工具便没那么重要了。像素队长在苹果电脑使用的是”MindNode”,在Windows使用”Xmind“,而手机屏幕太小,可以使用大纲软件来快速记录,比如幕布、WorkFlowy。这里推荐几个:
AmyMind – 在线 AI 思维导图工具 支持流程图 UMLScapple – 类似白板的思维导图 无需考虑层级或排版Xmind Pro – 全平台思维导图软件 一键演示导图 支持智能配色Effie – 将文章一键转换思维导图写在最后,像素队长说
思维导图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当你做的足够多,你甚至可以体会到大脑有一张无形的导图在帮助你整理知识,从而慢慢改变你的知识结构。
发生关系这些事,才是把我们从一切虚无中解脱出来的终极真理。发现他,看见他,了解他,触碰它,拥有它,甚至抛弃她,所有能发生的都要发生。